不靠科技,也不靠医美,最近,62岁的费翔又一次上了热搜。
【资料图】
说起费翔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费翔就凭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火遍大江南北,帅气的外表和动听的歌喉,让他成为不少爸爸妈妈辈心中的“初代男神”。
最近,电影《封神:朝歌风云》正在热映中,“62岁费翔胸肌”、“费翔身材管理”等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。很多网友的关注点在剧中饰演商王殷寿的费翔,虽然年过六旬,但他的面部轮廓依然俊朗,身材也没有“发福”,发达的胸肌若隐若现,健美之姿更是震撼了观众们,不少网友表示“费翔的身材管理真的是一绝”!
费翔在采访中透露,拍摄期间自己通常晚上10点之前就入睡,凌晨起床后立刻开始训练,就是为了尽可能延长良好的身体状态,对此有网友感慨“年龄不是问题,维护好自己健康的体魄才最重要”。
同样年过六旬,为什么有的身体依然健壮,有人却浑身无力连路都走不稳了呢?答案可能就藏在身上的肌肉里。
千金可能买不来“老来瘦”
也阻止不了“肌少症”
以前能轻松拎起的东西突然拿不动了
没有刻意减肥,但几个月内体重莫名减轻
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摔了个跟头
……
如果您正进入中老年时期,且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,就要注意自己的肌肉是否在流失了。
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徐精彩副主任医师介绍,很多人都知道人上了年纪之后骨质流失,最后导致骨质疏松,其实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肌肉上。按生理规律,30岁以后人体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%~2%,70岁时,人体肌肉质量下降约40%,到了80岁,肌肉大约会流失掉50%,大多数老人随着自身肌肉流失都会出现全身乏力、生活质量下降等风险,但最可怕的是出现“肌少症”。
肌肉减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、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,它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肌肉退化现象,年龄越大越普遍,典型症状是下肢无力、走路不稳,经常和骨质疏松相伴出现,造成骨折风险增高,严重时还会影响器官功能,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,甚至死亡。据研究数据表明:肌少症主要见于高龄人群,60岁以上为高发病率人群,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30%。
中医将肌少症归到“痿证”、“虚劳”范畴,痿证是指筋骨痿软,肌肉瘦削,皮肤麻木,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,临床上以两足痿软、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,故有“痿辟”之称,它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为主的病证。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肺热伤津、湿热浸淫、脾虚湿盛、肝肾不足等证型,需要在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辨证论治。
肌少症的诊断标准
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(AWGS) 的肌少症诊断标准:
1、以6m步行速度测定步速,步速<1.0m/s。或5次起做时间≥12秒。
2、电子握力仪测量双手平均握力,女性双手平均握力<18.0kg,男性双手平均握力<28.0kg。
3、四肢骨骼肌肉量是测量肌肉量的关键指标,双能X线吸收法(DXA)是测量的金标准,还可以用生物电阻抗法(BIA)测定。DXA测量的肌肉质量减少标准为:男性SMI<7.0kg/m2,女性SMI<5.4kg/m2;BIA测量肌肉质量减少标准为:男性SMI<7.0kg/m2,女性SMI<5.7kg/m2。
若在非自愿肌肉质量下降的前提下符合第一、二条标准中任意一条,请立即就医咨询作进一步诊断确认。
过了30岁,要存钱更要“存肌肉”
肌少症虽然高发于老年人群体,但近年来不少中青年也罹患此病。主要原因是久坐少动和不当减肥造成的,健康的肌肉意味着力量和更强的生命力,我们应意识到“贮备肌肉”的重要性。要保养自己的肌肉力量,最早30岁就要开始行动了,在年轻时通过科学营养、运动锻炼等方法,能极大地提高和延长肌肉和骨骼的峰值。
“存肌肉”的四个关键
1、 抗阻训练:针对性增加抗阻运动,如坐位抬腿、静力靠墙蹲、举哑铃、拉弹力带等,可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。每次抗阻运动20-30分钟,每周≥3天。对于普通老年人群体,类似哑铃、平板支撑、站立推墙、弹力带练习等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强度。
2、增加运动:每天应累计进行30分钟的运动(根据自身状况调整),此外还要减少静坐和卧床时间,多进行户外活动,在电脑前办公的年轻人试着每隔半小时起身走走,这是消除肌少症威胁的最有效的方法。
3、充足营养:每日三餐不能过饥或过饱,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,老年人可通过日晒、食物摄取(如海鱼、鱼卵、肝、全脂乳、蛋黄、鱼肝油)以及在遵医嘱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改善肌肉无力和活动困难等症状。
4、重视异常:科学认识肌少症,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识。如果出现心肺功能变差、活动力下降、容易疲劳、基础代谢持续异常变低,应去医院就诊。
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做好肌少症预防干预工作,杭州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专门开设了肌肉减少症专科门诊,旨在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预防肌肉减少症。
欢迎加入“全科-浙医在线交流群”
如果您也有肌肉减少等相关问题,欢迎扫码添加浙医在线小助手5号,并备注“全科”,小助手会邀请您进群。入群后,您可以和群友交流心得、感受,我们也会不定期邀请专家进群答疑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