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
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饮料,怎么能快速排除含糖量最多的?7月10日,笔者走访了新加坡职总平价超市(FairPrice),发现几乎所有饮料包装上都印有营养等级标识,让消费者一目了然。
2022年12月30日起,新加坡开始执行《食品条例(第2号修正案)》中有关营养等级的相关条例。根据营养等级分级法,饮料被分为4个颜色等级:A级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最低,每100毫升饮料小于等于1克糖和0.7克饱和脂肪。B级次之,每100毫升饮料中含1~5克糖和0.7~1.2克饱和脂肪。每100毫升饮料中含有超过5克糖和1.2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属于C级,含10克以上糖和2.8克以上饱和脂肪则属于D级。条例规定:等级为C或D级的饮料,必须在包装正面贴上营养等级标识;A和B级饮料,生产商可自愿标识。此外,禁止D级饮料生厂商发布任何广告,所有饮料都必须列明营养成分表,注明热量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总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。
修订条例旨在帮助消费者识别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,做出更健康的选择,减少广告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,并刺激行业重新制定配方。这将辅助新加坡卫生部和保健促进局目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,引导市场提供更健康的产品,作为重塑消费者理性消费行为和健康选择的可持续举措。▲
标签: